初秋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却热气蒸腾,雪亮的剑道之上,十余名身着白色防护服、头戴金属面罩的小剑客们正手持花剑,或凝神静气,或疾步突刺,剑尖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令、孩子们略带喘息却又兴奋的呼喊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场边,一位气质干练、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静静观察,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她,就是ued体育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随着线下体育活动的全面恢复,王钰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青少年击剑运动的推广中,她的核心理念清晰而坚定:“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真正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后疫情时代的回归:重建信心与兴趣是首要课题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体育赛事和日常训练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停滞与挑战,青少年体育发展更是首当其冲,击剑运动,这项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的室内项目,也未能例外,王钰坦言,协会和各家俱乐部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仅仅是恢复场地开放或课程安排,而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克服长时间疏离带来的生疏感、甚至畏惧感,重新点燃他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长时间的间断,对一些正在培养兴趣关键期的孩子影响很大。”王钰分析道,“有的孩子可能之前刚刚找到感觉,中断后动作生疏了,自信心受挫;有的则可能习惯了居家的静态生活,对重新进行高强度训练有所抵触,简单粗暴地要求他们立刻恢复到之前的训练强度和竞技水平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她强调,当前阶段,教练和家长都需要调整心态,将“享受过程”、“重拾乐趣”放在比“追求成绩”更优先的位置。
摒弃急功近利,营造快乐氛围
在王钰的推动下,北京市击剑协会近期指导各会员单位,特别针对青少年学员,设计了一系列以“趣味性”和“参与感”为核心的恢复性活动。“我们鼓励俱乐部在常规训练中融入更多游戏化的元素,”王钰介绍道,“将基本步法练习设计成闯关游戏,将技术动作学习编成有趣的口诀,组织一些不以胜负为唯一目标的团队接力赛、趣味挑战赛等,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重新熟悉剑道,找回身体记忆和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快乐。”
她特别提到要警惕“补偿心理”下的过度训练。“有些家长或教练可能会觉得耽误了时间,现在要‘补回来’,于是加大训练量,这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我们更倡导‘循序渐进,质量为先’的原则,一节课下来,孩子脸上是带着笑的,眼睛里是有光的,这比他能多刺中几剑更重要。”

击剑的育人价值:超越胜负的品格塑造
在王钰看来,击剑运动的魅力远不止于竞技层面,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这正是吸引孩子们持久参与并从中获得深层快乐的关键。“击剑是一项非常独特的运动,它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智慧、礼仪和意志力的综合体现。”她娓娓道来,“孩子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学习到如何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在一瞬间做出判断和决策,如何面对胜利不骄不躁,面对失败不气不馁,这种挫折教育,对当今在相对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尤为宝贵。”
她分享了一个观察到的案例:一个原本有些内向、不太敢于表达自我的男孩,在坚持练习击剑一年后,不仅体格变得健壮,更重要的是眼神中多了几分果敢与坚毅,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也变得更加主动。“击剑需要独立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这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当孩子通过努力克服了一个技术难点,或者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战胜了自我,那种由内而外的成就感和快乐,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就是要引导他们去体验这种更深层次的快乐。”
协会的角色: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培育土壤
作为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深知协会在推动青少年击剑健康发展中的责任,她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从多个层面着手,为孩子们“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是搭建更丰富的活动平台,除了常规赛事,协会将着力组织更多面向青少年的交流营、嘉年华、等级测试以及公益体验活动,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并了解击剑。“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打破击剑‘高大上’的刻板印象,让它成为一项触手可及、有益身心的大众健身选择。”
是提升教练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协会加强了针对青少年击剑教练的培训,特别强调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激发其内在动力。“教练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更是兴趣的引导者和品格的塑造者,一个懂得鼓励、善于营造积极氛围的教练,对孩子的持续参与至关重要。”
协会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我们通过家长课堂、座谈会等形式,希望家长能更理解击剑运动的内涵,更关注孩子的长期发展和内心感受,而不是仅仅盯着短期的比赛名次或证书,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能够快乐击剑的重要保障。”
展望未来:让快乐击剑的种子生根发芽
采访临近结束,训练馆里的孩子们结束了当天的课程,虽然满头大汗,但个个兴致勃勃,围着教练询问下周的训练内容,王钰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到孩子们能够重新无忧无虑地奔跑在剑道上,享受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这就是我们所有工作最大的价值所在。”
她表示,随着形势持续向好,协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快乐击剑”的理念,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提高的协调发展。“我们希望,每一个选择击剑的孩子,都能在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收获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宝贵的友谊,让击剑成为他们童年乃至一生中一段美好而富有意义的经历。”
王钰最后强调,击剑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根基在于青少年参与的广度与热度。“只有当孩子们真正热爱这项运动,从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中国击剑的未来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和无限可能,而我们协会,愿意做那个默默耕耘的园丁,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窗外,华灯初上,训练馆内的灯光却依然明亮,映照着剑道上那些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身影,也映照着王钰和无数击剑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初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重回剑道、乃至任何他们所爱运动的那份最简单、最本真的快乐。